「敲锣跟打鼓」是一种常见的歇后语,形象地比喻快速连续地敲击乐器的场景。为什么在这个歇后语中,「敲锣」和「打鼓」前面都加上了「想(响)」呢?
我们知道,敲锣打鼓是一种有节奏、有力度的行为,常常用于传达特定的信息或表达喜庆的氛围。在这个歇后语中,「敲锣打鼓想到一个点子上」其实是在暗示「想(响)到一个点子上」与敲击乐器的动作具有类似之处。
「想到一个点子上」意味着思考的结果集中于一个点子或主题上,这种集中思考往往伴随着灵感的迸发和创作力的提升。而敲击乐器也是通过有力的打击产生声响,它所传递的动势和力度,与人在思考时集中注意力的状态颇具共通之处。
敲锣和打鼓的动作被用来比喻「想(响)到一个点子上」,是因为二者都具有节奏、力度和集中注意力的特点。只有通过连续而有力的打击,才能引发共鸣、产生冲击力,从而在思维中迸发出一个新的点子或灵感。这种对比的构思巧妙而形象,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通过这个歇后语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与创意之间的关系。